2014年4月23日星期三

梔子花開的爱情

  梔子花開的時節,空氣裏彌漫著淡淡的清香。這個季節或許是屬於愛戀的季節,在花開的時候談壹場戀愛,壹起看花開花落。
  校園的梔子花又開了,記不起去年看它敗落自己是壹種怎樣的表情,但是每次看到它開還是那麽傷感的聯想到它什麽時候會落。它開的時候很美,有情侶竟然在梔子花下親吻,每次經過時我都快速的逃離。呵呵,或許是怕自己羨慕亦或是怕自己感傷。自己也無數次幻想過自己會和他手牽手路過那壹顆顆開著燦爛的梔子花前,其實有很多很多幻想,真實的、不真實的、遙遠的、眼前的,但是幻想總歸是幻想我的他……沒錯我們在談著異地戀。所有的同學朋友都不敢相信我這麽壹個喜歡粘人的小人兒竟然會談著異地戀。
推荐文章:robotmilg
zenggril
speckledis
andqiangmr
lishacao
  不止壹次的想過要和他分手找壹個離自己近壹點的男生,壹起吃飯,逛街,下雨天躲在人家屋檐下,壹起彼此挑選好看的衣服給對方。只是我的他,我那麽的不願丟下他壹個人前行。他很壞總是用各種借口給老師請假從山西坐近十個小時來我學校看我,陪我做那些我幻想了無數次平凡卻又讓我深深喜歡的事。他來的時候手裏拿著壹束玫瑰站在校園圖書館門前真的像個童話中走出來的男生,盡管他沒有童話裏王子們帥氣的長相但是我依舊深深迷戀著。或許這就是我壹直不願放開他去另尋他人的原因,別人給不了他給我的感覺。我很愛喝牛奶,每次喝完牛奶肚子都會鼓鼓的,他來看我的時候總會給我買很多牛奶看著我壹瓶瓶喝下去,他總是壞笑著摸摸我的牛奶肚眼裏盡是寵愛。
  風吹過女學生漂亮的裙擺,讓女學生顯得嫵媚而又迷人。季節裏鳥語花香,讓人不由得醉了。愛情或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只因為彼此喜歡上了,就這樣毫無怨言的磨光了自己的棱棱角角。我是個很愛吃辣的人,曾經壹度有人把我誤當做是四川人。而他卻壹點辣都不能吃,每次吃完辣不擦嘴我就都著滿嘴的辣椒讓他親我,我想我是壞透了的娃娃,不過我就是很愛看他壹副害怕的表情。他從來也沒怪過我總,他是把我的頭發搞得亂糟糟的,然後用手指敲著我的頭說我是小壞蛋。我想我是放不開他了,所以我才會有勇氣去談壹場異地戀。
  看過無數次離別,也知道離別很傷感,但是從來都沒有真正意義上體會過離別到底是什麽感覺,會有淚從眼角滑落嗎?不會吧?那麽矯情。跟他在車站壹起等著那輛會載他離開的客車,沒什麽感覺,真的,真的是真的我以為我會很平靜。但是當列車到達,他依依不舍的放開我的手,背起那黑色背包轉身留給我壹個背影的時候我知道我傷感了,不對是傷心了。想了那麽多離別時會有的感覺,卻沒有壹個比現在這種感覺來的讓我心酸,讓我感覺心陣陣發疼。我想我真的討厭死了這種離別的感覺。我就這麽呆呆的望著,列車遠壹點,遠壹點再遠壹點,他不斷揮著的手模糊了,看不到了。
  總該有壹種感覺是妳真心的不想要的卻又不忍心放下的感覺。微愛情,微青春。

2014年4月2日星期三

陽臺上養花

  站在樓下擡頭望,家家戶戶的陽臺上都多多少少地養了花。

  我家的陽臺,地方不大,也擠擠挨挨地養著壹些盆花。每天下班,打開門的第壹件事,就是去陽臺看花;在家中呆久了,也要蹓過去看看。有時候匆匆壹眼,有時候卻望上壹陣。我養的花,品種不多,也不名貴,最早的是從花店買來的壹盆茉莉,拳頭大的瓷盆養著,歷經多年,花盆更換了幾茬,枝葉也從陽臺伸向空中,像是壹只熱情的手召喚我回家。
推荐文章:美しい王女
鐵扇公主
爱してる
半路飛人
qinglongyra
  蘆薈是曾經的學生送給我的,長勢茂盛,新綠遮舊綠,幾乎每天都給我生命的驚喜。站在它的身邊,似乎能聽到“生長”的聲音,能感受“生長”的喜悅。它的枝葉不是那種碧綠,像塗上壹層粉,毛絨絨的如浴後的嬰兒。大雪壓在它身上的時候,我心疼,壹次次幫它清理。春天到了,它還站著,綠著。我暗自慶幸,終於挺過去了。這時卻又感覺它的葉子邊緣沒有那麽厚實了。急忙扒開土,發現根已爛了。正想移走它的身體,卻驚喜地發現,它的身軀下,孕育了壹株小蘆薈。
  還有幾株不知名的花,也在大雪中不見了蹤跡。春天來了,花盆悸動,壹個個綠色的芽兒拱破土皮。是春天喚醒了它們。奇怪的是,其中幾盆長出的都是壹寸來寬的葉片,長長的,綠得發亮。有壹盆與眾不同,長出的竟是花莖。幾天後,粗壯的花莖已經有壹尺來長,上面的花蕾紅色微露。
  吊籃長出了新芽,那片片新綠,讓我心生憐愛。
  橘樹,是最耐嚴寒的,風侵雪壓,碧綠如故。春風吹拂,微黃的花蕾吐出馨香,惹來幾只忙碌的蜜蜂。如今,頭頂枯花的米粒樣的小橘子躲在綠葉叢中,似酣睡的孩子。
  曾經栽下壹株紫蘇,還好奇的將種子撒在每壹個花盆裏,現在,它們都有了後代。有的仍然是“紫”蘇,有的卻已經變成了“綠”蘇,這些小東西是最早讓我陽臺熱鬧的。隨土而來的野草,他們蓬蓬勃勃,只要有“立足之地”,就永遠燦爛著。
  陽臺養花,有成功有失敗。
  陽臺養花,需要付出。我常常跑到野外去掏土,用塑料袋拎往樓上。為了讓花兒長得好,還得制作有機肥料。
  陽臺養花,沒有任何功利性,只是遵從心的召喚,享受過程,享受樂趣。
  由此想到孩子讀書。讀書本來是壹種自我需求,是心的召喚。可現在,卻變得很功利——家長為了孩子能考好學校,找好工作;學校為了有好的升學率;孩子“為家長讀,為老師讀”……
  記得壹個故事:壹位27歲的德國男子,醫學碩士畢業後,不是去工作,而是選擇繼續留在學校讀書。不是深造讀醫學博士,而是讀與醫學基本上沒有什麽關系的哲學,而且也不在乎拿什麽學歷。究其原因,是他喜歡讀書,喜歡哲學。這,就是完全拋開功利,遵從內心召喚的讀書吧——宛如陽臺養花。
  我們是否也可以少壹點功利,多壹些內心的召喚?
  什麽時候,我們的學生讀書,能如陽臺養花壹般,成為心的召喚!
  期待!